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2014年的春运,绿皮车越来越少了。绿皮车的逐渐消失,引发了城市白领们的怀旧之情,在以前的年代,人们坐绿皮车去陌生的城市求学,去旅游,去访友……还有绿皮车那可以打开吹风的窗口,这些都构成几代人的共同记忆。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沉浸在浪漫回忆中——那些扛着蛇皮袋、编织包的穷人旅客更关心的是票价,绿皮车消失后,列车到发站、开行时刻和行经停靠站不变,但普通旅客支付的最低票价却不止翻了一番。对于低收入阶层来说,挣钱不易,收入低微,出行的选择以“图便宜”为主,而并不追求舒适度,但现在绿皮车的消失,等于强制他们选择高一档的消费。

现在的出行,特快列车、动车、高铁比比皆是,这些都可以满足人们快捷舒适出行的需要,但可供穷人选择的却只有一趟绿皮车,现在它也消失了。

从经济角度来说,铁路企业为获取更多利润而取消低档车次,提高票价本无可厚非,但正如我们往往习惯于称呼“铁道部门”而不是“铁路企业”所表明的,铁路运输在中国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经济行为。铁路由国有企业实行垄断运营,不但具备商业性质,更是一种公共资源,它不但要追求利润,更要顾及社会公共利益——穷人的利益当然是社会公共利益的一种。铁路部门既得一般企业难以奢及的垄断之利,就应该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而不是总想着涨价,更何况,中国还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说起火车,印度留给中国人的印象一般是反面的,拥挤、肮脏、不安全,但据从印度旅行回来的游客说,印度高端的空调列车比中国的同等级列车不但票价便宜,而且服务更好,车上有优质的增餐,座位还能充电;而那些大量存在普通列车,虽然设施简陋,速度缓慢,但最大的特点就是便宜,列车行驶10个小时票价只有不到5元人民币。类似的还有印度大城市里的贫民区,虽然脏乱差,却保障了无数城市贫民的居住权,地方政府轻易不会去整改强拆。

“绿皮车”的消失并不是一个孤立现象,社会看起来虽然是在进步,但留给穷人的选择正逐渐变得越来越少:旧城改造了,城中村消失了,环境整洁了,但房价与房租却不再是穷人的选择;路边摊被城管了,小商贩都进超市了,但菜价和肉价却不再是穷人的选择;赤脚医生规范了,医院标准化了,但就医却不再是穷人的选择;大学扩招了,民办教师被清退了,但教育却不再是穷人的选择……

话题:



0

推荐

信海光

信海光

503篇文章 5年前更新

专栏作者,媒体评论员,社论撰稿人,一个深爱中国的媒体人,时事、财经,专栏及作品见《新京报》、《21世纪经济报道》、《经观》、《晶报》、英国金融时报FT中文网、美国时代周刊网、《globaltimes》等......联系、稿件等事请电子邮件:gooooo@gmail.com(常用邮箱)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