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一则传言,把前乒乓球世界冠军推上了新闻热点。

传言说邓亚萍任CEO的,人民网旗下的即刻搜索2年花了若干亿,但效果不佳。又有媒体紧跟调查,以数据加以佐证:国内搜索引擎市场上,邓亚萍的“即刻搜索”没能排进前10位,占有率低于万分之一,使用率几乎为零。

这事儿在网上引起热议,最主流的声音是这样的:邓亚萍一个前运动员懂个球事?让她搞人民搜索是典型的外行领导内行,纯粹是找死。

关于人民网的即刻搜索我不是太了解,其是否花了巨资也仍需证实,但公允的说,在搜索市场今天的格局下,邓亚萍做不成才合理,做成了才不合理,这跟她当年是否乒乓球运动员关系不大,假设换个人,比如人民网把搜索的绝对内行李开复挖去,给他同样的资源与平台,李开复就能做成?就能打破百度的垄断局面?

事实上,在这个问题上,人们在探讨之前就有很多先入为主的认定,邓亚萍前世界冠军的耀眼符号还有如下潜在含义: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不学无术、文化知识薄弱、举国体制,重点培养,国家投资,政府任命等等。

而事实上,邓亚萍打乒乓球也就打到23岁,后来他就念书去了,读过清华大学、诺丁汉大学,最后还在剑桥大学拿到了经济学博士的学位,她在国际奥委会担任过委员,还当过共青团北京市委副书记。

邓亚萍23岁之前的生活是打乒乓球,而我和周围许多人在23岁之前,则是把时间浪费在学校里。至少从天赋、意志、视野、情怀、情商上,邓亚萍不比任何人差,否则她也拿不了世界冠军,而只要前面提到的这些元素都具备的话,邓亚萍至少跟大家是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了,她的运动员经历并不构成减分。

尽管在世界范围内看,纯粹专业运动员出身的企业领袖并不很多(国外根本不存在专业运动员这个概念),但混迹在企业界的运动员却数不胜数,国外曾有媒体统计那些“混在科技界的各类运动员”,数了数,居然有三十五人之多。

事实上,从事管理者这种角色,跟以前做什么出身关系没特别大,乒乓球冠军不一定能做好一个公司,但也不是必须就做坏一个公司,过度关注这些事情,就很容易走偏,错过了那些失败或成功的真正原因。

“外行管理内行”这句话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流行,一般用来形容一个很荒谬的管理现状,仿佛“内行管理内行”才是真理,技术公司最好是一个技术天才来管理,比如乔布斯这样的,比尔盖茨这样的。

但事实是,苹果再次崛起以后,成功的关键绝不是乔布斯的技术,而微软的成功更跟比尔盖茨的技术水平毫不沾边,在技术上,比尔盖茨充其量不过二流而已。

对管理者来说,内行只有一种,就是管理本身,这跟你是否熟悉部下的拿手绝活没有关系,有的人天生就是领袖,就算他农民出身,也一样能当领袖。

郭士纳执掌IBM之前从来没玩过IT业,他前一个公司纳贝斯克是卖饼干加香烟的,但就是这个外行,让IBM走出困境,重新起飞。还有索尼最辉煌时期的CEO大贺典雄,他一生的理想就是当个歌唱家,毕业于东京国立艺术和音乐大学,接着读的慕尼黑音乐学院深造,到29岁才改行,其外行程度比邓亚萍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英雄不问出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管理者没有什么内行外行,只有合适不合适,称职不称职之分。有的人能管好万人大企业,但在管理家庭方面,还不如一个普通的妈妈。

管理是道,所谓“技术内行”可归为术,如果放在古代,则列入奇技淫巧之类,不屑一提。

其实,单就“外行管理内行”与“内行管理内行”相比较,前者反而有许多优势,比如,外行更加谨慎,外行更善创新,外行更有利于人际关系和谐,外行综合能力更强,外行更容易“旁观者清”。

当然,前提是这位外行管理者要具有更宽广的胸怀、更包容的心态,以容得下手下的内行。

 

话题:



0

推荐

信海光

信海光

503篇文章 5年前更新

专栏作者,媒体评论员,社论撰稿人,一个深爱中国的媒体人,时事、财经,专栏及作品见《新京报》、《21世纪经济报道》、《经观》、《晶报》、英国金融时报FT中文网、美国时代周刊网、《globaltimes》等......联系、稿件等事请电子邮件:gooooo@gmail.com(常用邮箱)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