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生活中的不公平越多、不确定因素越多,不得不相信“风口论”的人也就越多,因为我们不知单靠自己该怎么成功。


风口作为一种机会从来只能针对少数人,无论是中国梦还是美国梦,都是把个人的成功建基于勤奋、努力、奋斗和创新,而不是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层、他人援助,以及“风”。


作者微信公众号:信海光微天下



上周末,每年一度的中国IT领袖峰会在深圳举行,两天议程爆出一个大热点,即马化腾、李彦宏、杨元庆三个“大佬”就“风口论”在会场上的激辩以及由此引发的媒体热议。


引起激辩的是会议的一场高峰对话主题:“未来下一个风口在哪儿”。这其实代表主办方本身以认可广为流传的“风口论”为前提,而进一步探讨“下一个风口在哪儿”,谁知道,百度CEO李彦宏却直接提出,风口论具有太多投机色彩,如果大家都用这种思考方式,是比较危险的。李彦宏说:“并不是说看到了机会就会成功。应该是我喜欢什么,我需要怎么去做。” “如果心态是哪有风口到哪呆着,在风口等着的人太多了,一会儿就把你挤出去了。”李彦宏对“风口论”的质疑,以及之后的激辩,在社会上引起相当的反思。


“风口论”是眼下的流行词汇,意思是“站在台风口,猪都能飞上天”,最初引爆这句话的是小米CEO雷军,刚刚结束的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答记者问时也提到“风口”一词,顿时使之炙手可热。


总理提到“风口”意指互联网所带给中国传统行业的机遇,此外并无更深阐述。而“风口论”之所以引发激辩,则是因为人们对“风口”在成功中所占的比重存在争议,不少“风口论”者认为,在当下的现实中,起决定性的因素是机遇与运气,而与之相比,努力与汗水实际居于次要地位。比如雷军在接受采访时就说“小时候我们听到成功是99%的汗水 1%的运气,但有时后面1%的运气远远超过了99%的汗水。”


雷军是最近这一波互联网风潮中最成功的一位,他的话当然也格外有说服力,因而也推动了“风口论”的流行,但问题是,“运气”到底在成功中占多大比重,从来就是人类的一个千古难题,成功人士推崇“风口论”,并不能完全为“运气”的绝对重要性进行背书,雷军看重运气,可能是因为他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也可能是因为他的一种谦词或语言技巧,古诗曰“鸳鸯绣出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成功人士不会轻易与你分享真正的成功秘诀,推给神秘的运气是最简单的办法。


“风口论”虽然只广泛流行于互联网圈,但其精髓却扎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就是对命运与运气的信仰。中国人没有宗教信仰却普遍信命,这已成世界共识,世界上没有那个民族像中国人这样精于命运研究,认为命运是决定一切的根本,认为“人有凌云之志,非运不能腾达”,“时也,运也,命也”。


建国后,因教育原因,命运论曾长期蛰伏,但近年来却大有浸入主流价值观的趋势,这当然是价值观多元化的结果,但亦有现实基础,因为社会上,确实有太多令人感到无奈的事情,使很多人感到单靠个人努力已无法成功,没有父辈荫庇的话,则只能寄望于运气,寄望于风口。去年曾经上映过一部颇具代表性的电影叫《等风来》,演绎了普通人虽历经艰难百般努力,却依旧只能把人生的起飞寄托于“等风”。


显然,生活中的不公平越多、不确定因素越多,不得不相信“风口论”的人也就越多,因为我们不知单靠自己该怎么成功。


客观说,“风口论”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选择好正确的方向确实对成功有所帮助,但如果所有人都去跟风,那么这个社会就是由一帮投机者组成,最后大家都会迷失方向。


或许在单个的成功中,风口能够居于绝对重要的位置,但对于社会多数人来说,风口肯定不能成为主要因素,因为风口作为一种机会从来只能针对少数人,无论是中国梦还是美国梦,都是把个人的成功建基于勤奋、努力、奋斗和创新,而不是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层、他人援助,以及“风”。


本人刊于今日21世纪经济报道专栏的原创文章,原文有改动。

0

话题:



0

推荐

信海光

信海光

499篇文章 6年前更新

专栏作者,媒体评论员,社论撰稿人,一个深爱中国的媒体人,时事、财经,专栏及作品见《新京报》、《21世纪经济报道》、《经观》、《晶报》、英国金融时报FT中文网、美国时代周刊网、《globaltimes》等......联系、稿件等事请电子邮件:gooooo@gmail.com(常用邮箱)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