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为向媒体证实,海外归来的朱平将接替王伟军担任华为终端中国区总裁,并称朱平3月份就已开始熟悉中国区的业务。以智能手机销售为主业的华为终端近来人事变动频繁,除了朱平被任命为新的中国区总裁之外,华为同时还任命许志强为华为终端美国业务总裁,在此之前,华为还任命何明担任美国业务总经理。
尽管华为方面对这几件人事变动解释称都是正常原因,王伟军退休是因为健康原因,美国人事变动属于正常轮岗(在华为干部两到三年轮岗一次是惯例),但仍有分析将之与之前的任正非“指示”相关联。之前,华为公司创始人、总裁任正非在与华为消费者BG管理团队午餐会上曾指出:“华为消费者BG应该坚持走自己的路,我就是我!不要盲目对标苹果、三星、小米!我希望消费者BG不要在胜利之后就把自己泡沫化,不要走偏了。所以电商也不要说销售额,要说能做到多少利润。”
现在还很难说任命熟悉更高端的海外市场的朱平与任正非关于“要利润不要销量”的最新讲话有多大关系,但作为华为一言九鼎的掌舵人,任正非的每一次指示,都巨大的影响了华为终端的发展方向,这是确定无疑的。在2011年之前,华为终端甚至还不是一个独立的大部门,主要是替运营商做白牌手机(没有华为LOGO),任正非在内部讲话中提出要“走自己的路”,于是有了华为的消费者BG业务以及华为手机的独立品牌;2013受到对手用互联网思维做电商的启发,任正非对电商有了很高的期待,在华为终端上海的会议上讲了广为流传的“卖阿根廷牛肉”,并称“你们太僵化了”,为华为的电商发展定下基调,“只要有利于发展,各自也可以考虑独立运作,目的是要能赚钱。你们看重过程,但我看重的是结果”,之后就有了“荣耀”品牌的独立以及一系列激进的市场大动作。
任正非“要利润”的新指示肯定会再次影响到华为终端的业务方向。“荣耀”品牌的独立,其本意是为了平衡好电商和公开渠道的产品,解决荣耀与华为其他产品左右互博的冲突问题。以独立的“荣耀”品牌在电商渠道与小米、魅族等互联网手机企业“死磕”,在销量上,荣耀肯定是成功了,半年卖出了400万部。但在结果上,现在看,经过互联网一番试水,实际算完账后,却没有达到“能赚钱”的要求。任正非对低利润的“小米模式”其实是不满意的,“一部手机只赚30元”、“线上猛炒作,线下加价卖”(华为终端CEO余承东语),这样的玩法不是华为的菜。
薄利多销的“小米模式”目前是成功的,但能否最终成功尚有争议,因为小米需要不断扩大产品线,讲各种产品故事,以不断扩大销量,一旦销量停止增长,“小米模式”就很容易出问题,这大概就是任正非所说的“泡沫化”,任正非急喊停车,有可能是因为他觉得这种模式无法一直持续,也可能是因为华为做起来难度更大。与小米不同,华为终端还有销售量更大的运营商渠道,“荣耀”的薄利多销很难做到对渠道销售无影响,另外,华为与小米的成本和市场也不同,为了在全球范围争夺高端手机市场,华为对终端研发的投入非常之高,甚至超过了终端每年的利润,费用主要来自于华为传统运营商业务的补贴,这种情况下,低利润甚至无利润的“小米模式”在经过一番实践后,最终被任正非认定为不可接受,华为不想继续参与玩这个游戏。
小米是在画饼,要的是未来,华为追求的是利润,任正非对荣耀的“校正”当然是有其道理的。但究竟谁对谁错,这需要时间来证明。
对华为终端战略的从充满热情到降温泼水,显示即便是任正非对于企业如何应对来自互联网的冲击、发起变革也是持摸着过河的态度,不再那么胸有成竹,这在中国企业家中并不罕见,包括海尔张瑞敏的最新讲话也是如此,面对因互联网新思维所驱动的不确定的未来,他们焦虑、彷徨却又不能不勇敢面对。6月16日任正非在深圳破天荒地接受媒体集体采访时坦承“很多员工都不听我们的,包括高级干部”,那么,在新浪潮面前,老企业家们丰富的经验与眼光这一次还会继续管用吗?是廉颇已老,还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本文同时是昨日刊发在21世纪经济报道的专栏文章,有改动。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