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部电影,我晚去了五分钟,但一气呵成的看到底。对这部完全由非职业演员出演,从头到尾除了绍兴话就是日本话的小众电影,我原本不抱期望,但看完后直接认定,这是今年为止至今所看最好的一部电影。
《兰亭》,观影地点在中国电影资料馆,导演是肖风,监制是侯孝贤。
它的故事很简单,此处讲述也无须怕剧透--因为对这部电影来说悬念并不重要:林耕是个绍兴小伙子,家道败落,只得自己出来打拼维持生计,在当地有点黑社会分子的意思,有着够狠、讲义气的名声。与兄弟们一起,林耕拥有了自己的地盘——美丽的蝴蝶湾,并掌握了一处河运码头。
他并不特别爱国,中日战争爆发了,他还在和日本人井上合作做生意,并对井上的女儿秀代一见钟情。1938年,日本占领杭州,绍兴城内百姓开始砸毁日本商铺,井上未能幸免,慌乱之中,秀代负伤逃走,被林耕救进了蝴蝶湾。
外面战事在进行,林耕和秀代在蝴蝶湾的木屋里安家落户了。可是并不是每个人都像林耕一般包容秀代,乡亲们大多无法接受林耕娶一个日本人为妻,这对夫妻只好躲在山里不敢出门见人,他们的孩子也因此难产而夭。
满腔爱国热忱的弟弟林田回家看到怀有身孕的嫂子竟是日本人,拂袖而去,与哥哥决裂,林耕也没有为之所动。他奉行的是最草根的生存哲学——一切的前提,就是先活着。
但战争仍不可避免地向他靠近。林田被杀,只托一位在杭州的朋友送来了遗物。1941年,日本占领绍兴,这位杭州朋友与妻子被当作赤匪,当众处死,死时双眼被挖,他妻子四肢都被砍下。
一幕幕的惨剧在动摇着林耕的小人物生存哲学,看到那么多人为国捐躯,甚至绍兴古巷里的老阿婆都拿起擀面杖抵抗日本兵,自己怎能躲在蝴蝶湾避难呢?他和手下的兄弟们开始用船运送抗战伤兵,并把他们安置在自己家隔壁。
但最终,林耕还是死于日本兵的追击,而带队的竟然是秀代的父亲井上,这个日本商人也参加军队成了日军军官。
井上找到了林耕在蝴蝶湾的家,见到了秀代。多年来秀代不问世事,但保留了对战争本能的厌恶。她看到父亲竟然是杀人不眨眼的日本军官,两人起了争执,井上在众人面前开枪将秀代打死,称女儿为日本的败类。两个躲避战争的年轻情侣,终不可避免的以悲剧收场。
我之所以为《兰亭》所感,有这么几个原因,其一,它采取了一种类似纪录片的拍摄方式,采用非职业演员,开始会觉得琐碎、粗糙,但整部剧看完,却会觉得真实、紧张。逼真的演绎了普通人的战争生活。
其二,《兰亭》非常有江浙风韵,它大部分场景取自绍兴兰亭风景区附近的紫洪山村,蝴蝶湾、竹林、运河小巷、白墙黑瓦、黄梅时雨,景色令人难忘,对白也是以绍兴话为主,辅以杭州话、普通话、日语等,每个角色的语言都符合其身份。男女主角一个是绍剧团青年演员,一个是在日本长大的浙江女孩,虽然演技还有些生硬,但与人物贴合度很高。
《兰亭》,是在绍兴这样温婉的江南气质中,在兰亭这样清丽的山水眉目间,在吴侬软语里,见豪情满怀的铮铮傲骨。
其三,作为一部打着抗战旗号的电影,全片几乎没有战争场面,没有政治宣传与教化、没有国共两党携手抗战的宏大叙事,没有潜伏特工与敌人斗智斗勇的悬疑跌宕,更没有时下所谓抗战神剧的自我陶醉......《兰亭》的笔墨几乎都花在描写以林耕为代表的绍兴百姓在炮火逼近时的生活状态和心态变化。对于抗战历史,《兰亭》不是以狭隘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去反映,而是通过真实客观地描绘人们的生活,使人了解、记住、感动。
影片临近结尾,林耕死前写给秀代的纸条差点使我泪奔,他是这么说的:如果日本败了,你要离开中国,因为中国人容不得你;如果日本胜了,你更要离开中国,因为我心里容不得你......对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战争都是一场彻彻底底的悲剧。
有人说《兰亭》是一部抗战剧,但我宁肯认为导演是要拍一部反战剧。
最后说一下绍兴的抗战,绍兴虽然地处东南前线,但在中国军队的抵抗下,实际上直到1941年4月17日,日军伪装中国军队第十六师,佩带“再厉”臂章,才侵入绍兴城,比杭州城沦陷晚了将近四年。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