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报道,自2013年9月1日起,铁路部门将调整火车票退票和改签办法,实现火车票全国通退通签,同时实行火车票梯次退票方案。梯次退票方案,就是指票面乘车站开车前48小时以上的,退票时收取票价5%的退票费;开车前24小时以上、不足48小时的,退票时收取票价10%的退票费;开车前不足24小时的,退票时收取票价20%退票费。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铁路总公司这个梯次退票方案意味着一个大的坏消息,套着一个小的好消息。好消息是火车票能够全国通退通签了,坏消息则是,火车票退票费总体上涨价了。因为就在两年前,消费者一片赞誉声中,铁道部刚把退票费从原来按每张车票面额的20%计收下调为按5%计收,现在基本上等于又调了回来,毕竟旅客大部分的退票行为都是发生在开车前24小时之内。
至于通退通签,本来就是铁路方面推进网络建设与服务的题内应有之义,此次搭配梯次退票宣布,更像是淡化涨价的调味剂。如果允许旅客选择,大概大部分旅客宁肯不要通退通签也不愿意退票费涨价。
早在今年铁道部改组为中国铁路总公司的时候,就有消费者担心铁道部改制了,客货车“姓商”不“姓官”了,价格要与市场接轨了,新的公司会不会为了增加效益而借机涨价,现在看,这一担心并非没有道理。
对于退票费上调,铁路总公司解释称是因为在客运高峰期间,很多旅客常同时预定不同时间和车次、席别的车票,等到临走才推掉多订的车票,以至造成运力资源浪费。言下之意是通过市场手段调高旅客的违约成本,减少违约事件的发生。
这一解释听起来有道理,但却未必经得起深究,因为铁路方面并没有拿出有多少旅客恶意违约的数据以说服公众。而且,即便有部分旅客会恶意违约,但又怎么能因为他们的行为而使那些无意中违约的旅客跟着承担涨价呢?既然恶意退票多发生在客运高峰时期,为什么不把梯次退票方案也分时间段实施,比如同时对客运低潮时期退票实行免费?旅客退票要扣款,那么列车晚点又怎么补偿?同样是市场化的国企,为什么在航空领域,就不会对旅客退票收取费用?
更让民众不解的是,这份“涨价方案”袭来的非常突然,9月1日实施,提前不到一周才告知媒体,说涨价就涨价,没有给民意留下任何参与的机会,也没有就事先说服消费者做任何尝试。
铁道部被改组为铁路总公司不假,但这并不意味着铁路总公司就有了更赤裸裸的逐利的权力。改制后的铁路依旧是国有的,垄断的,它理应而且必须继承原来铁道部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在涨价这类重大事宜上,理应优先听取民意的反应。
“市场”绝不是随意涨价的借口。事实上,如果铁路总公司真的以市场为导向,把消费者的感受,就更不会如此轻易地把10%、20%这样的惩罚性手续费加诸于消费者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