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反对工信部对APP市场进行必要的监管,但强烈希望它能充分考虑到中国互联网产业的整体利益,注意到监管的边界。互联网业是中国各产业中与国际最接轨、代际差距最小的产业,如果因为监管损及中国互联网业的国际竞争力,那就太得不偿失了。
据称,工信部正在酝酿通过政策手段加强对智能终端——也就是APP的监管。
工信部电信经济专家委员会秘书长陈金桥在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工信部正在建立一个长效的评估体系,对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内置软件进行评估和抽查。”“要将第三方平台纳入管理,成立要备案,运行要监管。尤其对个人应用开发者要纳入管理体系,如做实名认证等。”
虽然最后的证实尚需时间,但此消息一传出,立刻在业内引起一片议论。如果工信部对APP的监管措施成真,不管力度有多大,势必会对相关产业产生深刻影响。
近一两年,中国的APP数量呈现裂变式成长。数据显示,目前苹果和谷歌平台的APP数量已经分别超过70万和80万款,而仅第三季度,AppStore中国区就新增应用近14万款。APP产业表现出的活力主要是种植于移动互联和智能手机产业的爆发,但也与蓬勃向上、自由开放的业内氛围有重要关系。现在工信部来了,中国的APP产业还会继续春光灿烂吗?
“一抓就死”的担心是必要的,但现实也须认清:在中国目前的现实环境下,当APP产业壮大到一定程度,政府部门不介入监管几乎不可能。纵观这些年的中国互联网发展史,会发现它几乎就是一部技术与监管的博弈史。最初,新技术的出现远远把立足于旧制度的监管甩在背后,但随后,监管紧跟而上,技术又换个领域继续突破……从门户网站、个人网站、手机短信到网络游戏、微博,莫不如此。现在轮到APP也毫不奇怪。
目前的APP产业链中,监管本来就一直存在,比如苹果就有一支近千人的审核队伍,一个APP上线往往需要长达数周的审核。但在Android市场,情况就比较复杂,Android的开放特性注定其APP鱼龙混杂。事实上,现在的APP市场中确实存在大量涉黄、涉暴、涉病毒、盗版等问题,这构成了工信部介入监管的有力理由。
还有一个中国特色的问题,就是APP对新闻与出版监管的突破。比如,在传统行业,韩寒办一本杂志耗资巨大,耗时数年,最后也难免关张,但他推出的APP电子杂志,就很容易获得数十万手机用户的订阅,这些得益于技术进步的新现象,迟早也必须考虑监管因素。
工信部对APP进行监管的法律基础是2000年发布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292号),该法规规定在中国境内从事互联网信息服务须进行备案。
尽管工信部等监管部门介入APP的可能很大,但预料在短期内还很难进行实质性的监管。核心是工作量问题,APP数量庞大,而且增速极快,没有充足的准备,哪怕不是审批只是进行备案,工信部也不可能完成此项工作。另外,由于互联网没有国界,对国外的APP如何监管也是难题。
但最后的好日子之后呢?监管不会对腾讯、百度这样的大企业造成伤害,也不会对国外开发者产生太大影响,但对大量的国内个人开发者会造成压力,至少会创伤他们的积极性,而这往往正是互联网最有活力与创新力的一个群体。前车之鉴是:工信部网站备案开启后中国互联网网站总数三分之二,各类钓鱼网站没有根治,但“不少有意思有个性的网站全死了”。
我不反对工信部对APP市场进行必要的监管,但强烈希望它能充分考虑到中国互联网产业的整体利益,注意到监管的边界。互联网业是中国各产业中与国际最接轨、代际差距最小的产业,如果因为监管损及中国互联网业的国际竞争力,那就太得不偿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