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你限制,或者不限制,需求就在那里,只增不减!

 

 

上个月,新西兰传来消息说,新西兰初级产业部(MPI)和海关开始采取行动,制止从新西兰非法出口婴儿配方奶粉。根据新西兰动物产品法案(APA)规定,一切将奶制品带离新西兰本土的行为都被视为输出,包括网购等渠道。

这是在海关加强对网购产品的课税力度后,中国海淘族受到另外一重压力。可内外交加之下,中国的海淘交易额仍在“野蛮成长”,据估算,今年的海淘市场仍有可能维持100%的高速增长率。

中国和新西兰对海淘的打击主要是基于维持市场秩序的原因,以奶粉为例,对中国,洋奶粉通过海淘渠道大量流入,严重冲击了国产奶粉的市场份额,而对新西兰,也扰乱了其出口市场。本来,奶粉出口是属于当地注册出口商的业务范围,并在受管控的出口供应链内运作,但来自中国的海淘需求,却使市场产生了混乱。

严格来说,中国消费者出于消费目的从网上订购新西兰奶粉,这属于网络零售,是正常消费,但由于这些跨越国界的正常消费是如此巨大,万千溪流汇聚,就成了巨额的“非法贸易”,这是只有互联网时代,只有全球化时代,只有电子商务时代才能创造的奇迹。

事实上,不止是奶粉,每个月、每天,在亚马逊等海外购物网站上,都有大量疑似来自中国海淘者的订单被“砍单”。

但是......你限制,或者不限制,需求就在那里,只增不减!这是海淘在中国大行其道的最根本原因。国外的东西便宜啊!还是以奶粉为例,那些想从洋奶粉中为婴儿寻找食品安全的海淘家长们,既使付了运费和关税,其网购的奶粉仍比中国各大线下商超零售的正规进口奶粉便宜近半。

金钱从价格高地向价格洼地流淌,这是自古以来的常识。但由于信息不对称及关防和管制的存在,过去一般消费者是无法直接参与这个进程的,但现在全球化了、世界平了,再加上有了互联网和电商,使消费者个体前所未有的具备了这个能力,于是,海淘族产生。在遥远的中国,他们扇动蝴蝶的翅膀,把美国超市里的奶粉、苹果店里的iphone一扫而空,哄抬了美国的物价。

中国海淘族实际上是在用自己的方法,以个体的身份,使全球市场的价格趋于更加均衡。从某种程度上讲,他们借助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突破了地域上的市场垄断和价格歧视。一样的东西,凭什么中国人就要挣得少而买得贵呢?

目前尚没有关于中国海淘交易总额的权威统计,估计应在几百亿到一千亿人民币之间。与全国超10万亿的进口总额相比,这个数据很不起眼。但如果考虑到海淘市场的高增长率,其未来则绝不可小觑,从这个角度讲,政府对迅速膨胀的海淘市场进行干预和管控也不无道理,而且以现有的法律、技术手段也绝对管控的住,毕竟,海淘订货要走互联网,运货要走海关,支付要走信用卡,全都呈现在光天化日之下。

但问题是,即便管住了海淘又能如何?需求还在那里,巨大的价格差距还在那里,消费者的心也还在那里。市场的无形巨手总有办法使中国国内的需求流淌向国外那些价格洼地。比如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就有大批中国人在国外践行“实体海淘”,他们四处扫货,从奶粉、化妆品、皮具服饰,到钟表、珠宝,刷卡打包,乐此不疲。

钱都被外国人赚走了,但有关部门光着急没用,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反思下国内的市场为什么就留不住消费者。是我们的产品不过关?服务不过硬?企业税负太高?还是消费者不够爱国?曾有媒体举过一个例子:一箱商品从广州运往北京,途经几千公里各种收费站后,其运输成本已堪比运到美国。

如果不考虑的那么视角宏大,无论如何,海淘的勃兴都不是件坏事,这意味着中国消费者不用再坐着飞机全球买单了,意味着中国消费者正在走在电子商务全球化的前列。而且不止是消费者,在他们背后,还运作着几十上百家由中国人在国外开办的转运公司,它们也因此得以参加到全球电商业的整个循环当中,拥有了美好的前途。

话题:



0

推荐

信海光

信海光

499篇文章 6年前更新

专栏作者,媒体评论员,社论撰稿人,一个深爱中国的媒体人,时事、财经,专栏及作品见《新京报》、《21世纪经济报道》、《经观》、《晶报》、英国金融时报FT中文网、美国时代周刊网、《globaltimes》等......联系、稿件等事请电子邮件:gooooo@gmail.com(常用邮箱)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