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高考生源减少背后的两个反思

 

高考报名人数的减少,对考生个人来说意味着竞争的减弱、人均教育资源的增加,不算坏事,但从整体角度看,却未必是一件好事,因为它意味着“刘易斯拐点”逐渐逼近的另一个象征。大学毕业生虽然现在有时候被看做就业负担,但归根结底,他们还是中国劳动力资源最精华的部分,这部分劳动力供给的减少,将直接影响到未来中国的国家竞争力。

 

中广网6月5日报道,中国教育在线日前发布《2012年高招调查报告》显示,近4年全国高考人数下降140万,高考中"三放弃",即放弃报名或考试、放弃志愿填报、放弃报到现象日趋普遍。与之相对,近年来出国留学人员保持了年均20%的增长。
高考报名人数减少,已经不是今年的“新闻”,事实上在2008年,中国高考人数达到历史高峰的1050万人之后,就开始逐年下降,直到降至今年的900万人,而且这一下降趋势还将逐步加快,据教育部《2011年高招调查报告》估算,该下降趋势将延续至2017至2020年。
高考人数的持续下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而其背后最根本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在中国人口比例中,适龄学生人数在减少。这一年龄段的出生人口总数减少了,高考报名人数自然也就随之减少,从这个角度讲,“高考报名荒”与“民工荒”如出一辙,其后果都是未来中国劳动力供给的减速。
由于生源的减少,在过去10年间,中国的小学,尤其是农村小学,已经被撤掉了一半,多达371470所,随着这一带孩子的长大,未来的高考报名人数会更少。
高考报名人数的减少,对考生个人来说意味着竞争的减弱、人均教育资源的增加,不算坏事,但从整体角度看,却未必是一件好事,因为它意味着“刘易斯拐点”逐渐逼近的另一个象征。刘易斯拐点是发展经济学家刘易斯提出的一个概念,指每个国家都会遭遇一个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转折点,即劳动力需求增长速度超过劳动力供给增长速度,因而导致工资水平上涨,这意味着“人口红利”时代的结束。而中国近三十年来经济的狂飙突进,有相当一部分要归功于“人口红利”。
人才是21世纪最珍贵的资源,大学毕业生虽然现在有时候被看做就业负担,但归根结底,他们还是中国劳动力资源最精华的部分,这部分劳动力供给的减少,将直接影响到未来中国的国家竞争力。如果考虑到2020年之后的长远发展,当下的计划生育政策或已走到调整的关口。
上世纪80年代政府在将计划生育政策定为基本国策的时候,曾经提出:“到30年以后,目前特别紧张的人口增长问题可以缓和,也就可以采取不同的人口政策了。”现在,30年时间已经过去,如果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仍不可动摇的话,至少一胎化政策大有重新商榷的必要。事实上,在近几年的两会上,我们已经看到很多要求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提案。
除了计划生育,高考人数的下降,也给中国的现行教育体制敲响了警钟。因为在适龄人口减少之外,还有很多非自然因素使年轻人选择了拒绝高考,比如弃学者增多,出国留学者增多等等。如果把高等教育比作一个市场,这相当于消费者用脚进行了投票。原因无他,大学就是个人才工厂,如果这个工厂加工费又高,但生产出的产品又多是劣次品,时间长了,再傻的消费者也有明白的一天。
考生为买方,高校为卖方,以前的高校是卖方市场,这是高校们盲目扩招、乱收费、敷衍办学的最底气之所在,但随着高考人数的下降,市场将逐渐转向买方,那些不进行深刻反思,不及时改善教育服务质量的高校,将因为招不到学生而走向关门破产。
近十年来,中国的教育改革之所以迟迟没有重大进展,缺少足够的外部压力与内部动力是一个重要因素,而从这一个方面讲,生源的减少所造成的危机,或许也正是推动中国教育改革的一个契机。

话题:



0

推荐

信海光

信海光

499篇文章 6年前更新

专栏作者,媒体评论员,社论撰稿人,一个深爱中国的媒体人,时事、财经,专栏及作品见《新京报》、《21世纪经济报道》、《经观》、《晶报》、英国金融时报FT中文网、美国时代周刊网、《globaltimes》等......联系、稿件等事请电子邮件:gooooo@gmail.com(常用邮箱)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