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原标题:太阳休眠能不能治好温室效应?

作者微信公众号:信海光微天下  

 

科学家又放恐怖消息了。前几天在英国皇家天文学会于威尔士兰迪德诺召开的国家天文会议上,有科学研究团队介绍了他们研发的太阳活动周期新模型,并告知大家,根据他们的预测,太阳活动将在2030年左右减少60%,届时地球将很有可能大幅度降温,并进入令人恐慌的“小冰河期”。

 

对于太阳活动的大幅减少,中国媒体纷纷起了惊悚的标题:“太阳将休眠”,传达出一种世界末日即将来临的感觉。

 

不知道真假。一说“小冰河期”倒是挺可怕的,因为这是一种能亡国的气候,有那么一派历史学家,把明朝灭亡归因于小冰河期的到来,也就是说,明朝末年以后、鸦片战争以前,当时整个中国的年平均气温都比现在要低,夏天大旱与大涝相继出现,冬天则奇寒无比,不光河北,连上海、江苏、福建、广东等地都狂降暴雪。

 

明朝所遭遇的“小冰河期”(Little Ice Age)的冬天非常寒冷,尤其是末期的1580-1644是最为寒冷的,在一千年里是最冷的,在一万年里也是第二位的,在一百万年里也能排进6-7位,是相当寒冷的,可以说人类进入文明时期以来,这是最寒冷的时期。寒冷导致作物减产,所以农民起义,明朝就亡了。

 

在小冰河期的最寒冷阶段,欧洲发生了三十年战争,这场战争使日耳曼各邦国大约被消灭了60%的人口,波美拉尼亚被消灭了65%的人口,西里西亚被消灭了25%的人口,其中男性更有将近一半死亡。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当然现在人类应该不必害怕小冰河了,因为我们有了暖气,有电。

 

我实际想说的是,我们还有温室效应,人类在排放大量二氧化碳,使地球在变暖,但太阳的休眠却在使地球变冷,冷暖相叠,以此而论,是不是小冰河之后,人类与温室效应的战役就不战而胜,而且,为了使地球增温,我们反而要大大的加强温室效应呢?

 

小冰河期的到来--如果是真的的话,将使温室效应的说法成为一个笑话。

 

其实如果没有小冰河期,我对温室效应也是持很大怀疑态度的,主要是不能认同其内在逻辑,也就是以为人类的活动居然能够影响到全球气候的变迁,这其实和任何自信人定胜天的想法一样,只不过是从反面高估了人类的能力而已。难道人类活动,我指的是目下的人类活动,真的能改变气候?

 

即使没有人力的作用,人类文明所处的大时期也肯定会在温暖与严寒之间摇摆不定。比如前面所说的小冰河时期,那时候,人们每年都要在泰晤士河上举办冰雪节,或者在荷兰的运河上举办溜冰比赛。然后,还没有二氧化碳的过渡排放的时候,地球就开始慢慢变暖了。实际上,从200年前的更往前的数千年时间里,地球一直在慢慢变暖(当然是与之前的冰河时期相比),我们正处在被称为间冰期的一段气候相对暖和的时期,好像是人类一场幸运,我们赶上了所有的好天气,整个人类文明史都发生在这段好天气时期,上几次间冰期只持续了8000年,而我们这一次已过去了1万年。这一切,我指被我们视为寻常的这所有气候现象,比如南北极有冰盖,世界上许多地方会下雪,对于我们已是司空见惯,但在地球以往的历史中却极为罕见。直到离现在相当近的一段时期前(几十万年?)地球表明温度都还比较高。

 

我们现在所处的冰河时代开始于4000万年前,在过去的250万年,我们已经经过了17个严酷的冰河期,从目前的海洋和大陆目前的分布情况看,我们似乎还将经历一个漫长的冰河时代,根据约翰-麦克菲的观点,还要有500万年。

 

说这些废话,我想说明的是,在这个星球漫长的历史上,大的气候变动不计其数,在变暖的时期,地球上会有现在人类所不可思议的瓢泼大雨,飓风,摩天大楼般高的巨浪,在变冷的时期,陆地全部被冰川覆盖,而且海洋也被完全冻结,只靠来自地球核心的热量才使得液态的水在一公里厚的冰层下存在,为古老的原核生物和原生生物保留了一片生存的空间。从太空看,地球就彷佛冰冷的冥王星一样---这些巨变,跟人类一点关系都没有,人类是如此渺小,以为,凭借小小几度的气候变化就能改变地球,可笑!

 

面对星球,人类如此苍白无力,以科学观察地质史的时候,我们的科学家甚至不知道未来的年代是一个严寒气候还是一个酷热气候,只有一点是肯定的,我们生活在风口浪尖上,我们只能等待,善待自己,祈求上苍。

 

面对气候,人类无需选择,人类也无法选择,从本质上讲,21世纪的人类面对温室效应之类的气候现象所做的巨大努力,如果说有些许意义的话,也是体现在,人要向上帝宣示,做为高等生物,是有坚强的意志力的,至于上帝会不会因此发笑,只有上帝知道。

 

这似乎已经是个哲学问题,我真不知道地质学家,气候学家们会怎么解答。

 
话题:



0

推荐

信海光

信海光

503篇文章 5年前更新

专栏作者,媒体评论员,社论撰稿人,一个深爱中国的媒体人,时事、财经,专栏及作品见《新京报》、《21世纪经济报道》、《经观》、《晶报》、英国金融时报FT中文网、美国时代周刊网、《globaltimes》等......联系、稿件等事请电子邮件:gooooo@gmail.com(常用邮箱)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