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很多北京人两个月之前还不知道“口袋购物”是什么,但经过短时间内遍布地铁里、写字楼里的屏幕上每天不停地在循环播放的视频广告、框架广告,这家移动电商公司迅速与人们混了个脸熟。据业内传闻,这一次国内移动互联网领域最大规模的线下投放,花掉了口袋购物1个亿的推广费用。

动作的其实不止口袋购物一家,这仅是去年以来移动电商迅猛发展的一个缩影。易观智库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手机购物市场规模为600.5亿元,较2011年环比增长488.7%。以此推算2013年的移动零售市场过千亿不成问题,未来,移动电商将成为电商的主战场?还是仅仅是又一次互联网泡沫的重演?

正好看到最新一期《数字商业时代》杂志也做了一个“移动电商大爆炸”的专题,组织的很用心,内容相当丰满,里面采集了不少鲜活的素材。

如果观察中国的移动电商,首先可以确认的是,至少目前来看,远不到泡沫的阶段,甚至连气泡都还没有吹起来。原因之一,因为3G网络建设屡遭迟滞,中国的移动互联网爆发的时间比较晚,也就是近三年的事,相应的移动电商发展时间也不长;原因之二是中国的电子商务市场大爆发也是近三年的事情,传统的电商大佬还没来得及把主要精力从PC端转移。但这两个“时间短”,也制造出很多压力和变化,为后发企业的赶超提供了机遇。

传统电商向移动电商的转移,一定不是一次简单的平移。就像整个互联网由PC端向移动端转移有人掉队,有人逆袭一样,移动电商也会引发一场重新洗牌。从PC端到移动端,电商们要面对的不仅是界面的重新设计、消费者对体验需求的改变,更有新市场的培育乃至服务的完善。稍有差池就会犯错,犯错就会被消费者抛弃,以用户体验为例,在PC端基本上网站设计适应几个主流浏览器即可,硬件大体类似,但手机端需要测试的版本就多了去了。

在转移中,老巨头以前的优势变成包袱,重心转移需要大决心和勇气,船越大越容易翻,它们还要克服巨大的惯性,所以手机淘宝发展了三年,交易额才仅为淘宝整体的7%。而类似于口袋购物、买卖宝这类新网站却能很容易做出决断,比如口袋购物原来叫逛淘宝,尽管它原来依附的淘宝还没转身成功,现在仍已经停了PC端的导购业务。

也有大企业正实现逆袭的例子,比如一度没落的eBay就通过移动电商给自己赢得了关键一票,在美国上演了对亚马逊的逆袭。由于eBay在移动布局的转型极为成功,其三分之一的订单是由移动平台触发的,咨询公司BGC Financial研究总监科林·吉利斯说:“或许eBay的市值有一天会超过亚马逊。”在中国会是谁能通过移动电商实现反超呢?京东?还是腾讯?

电子商务从PC端到移动端,有一部分市场是平移的,比如卖东西,导购等,另一部分市场则是变化的,具有移动端的新特性,比如时间更碎片化、应用更个性化,当然还有移动化。手机或pad比pc有太多不同,一个适应碎片化阅读的电商网站在设计上一定跟PC端网站有很大不一样。硬件上又受限的变化,比如由于手机屏幕受尺寸的限制,商品展示存在局限性,也有突破上的变化,比如手机有照相功能,更随身,未来就可以推出这样的创新服务:只要用手机将电视或杂志里明星的穿着拍下,就会自动搜索同款式的服装,报价、比价等。因为移动端设备更个性化,也更有利于精准营销,比如有电商研究发现移动平台上不同的移动设备背后的人群属性非常强烈,比如,iOS、Pad的人群一定比Android人群在购买力上强很多,而iPhone用户里女性人群占比就很高。再加之,通过LBS知道用户是在二线城市还是三线城市,甚至知道当地的天气情况等信息,便可以为用户做“精准”营销和推荐。

在移动电商领域,还有一大块增量市场,既传统电子商务所没有的。这一类应该主要是基于LBS的增值服务,如打车、代驾等,还有与实体店铺的结合,有了位置定位,顾客能够轻松找到他们在市场上需要的东西,而在店内的移动营销,可能会使一个优柔寡断的消费者特别受惑于某一个品牌或产品。在PC端本来已经有基于社区的电商,但移动电商因为LBS而使得效率更加提高。

手机的随身性会大大增加网民的购物时间,这是移动电商创造的又一个增量市场。在没有移动购物之前,网民购物时间是10点到17点办公时间,而移动购物使得网民的购物时间延长到从早上7点到晚上24点,购物时间明显拉长。

移动端在上网时长方面具有天然优势,移动互联网的人均上网时长去年底就已经超过PC互联网,未来这一趋势会更加明显。

实际上,就硬件数量而言,在未来移动电商的前景是传统电商所不能比拟的。因为电脑的数量永远也超不过手机。美国知名调查机构皮尤研究中心发表报告,全美使用智能手机的人口已经达到56%,Cisco则预测今年结束以前,全球移动装置的数量将超过世界人口。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硬件到达率。

移动电商拓展了传统电商的广度和深度,给后发企业以参与重新洗牌的机会。但从整个中国电商业整体利益角度,移动电商的勃兴也具有深刻意义。

第一层意义是,因为中国特色和后发优势,中国电商业有可能在移动时代实现赶超,在世界范围内实现产业上的领先。中国人多,这使得移动电商很容易产生规模优势。而普华永道的报告又指出,中国消费者在使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进行网购方面,大大高于其他国家的消费者:超过三分之一的中国网络购物者使用上述设备,相当于全球平均水平的2倍。调查显示,中国人是全球最爱网购的民族,在中国,58%的受访者表示他们至少每周网购一次。到目前为止,这个比例超过任何普华永道的调查覆盖的其他国家。可以进行对比的是,只有42%的美国受访者,42%的英国受访者和29%德国受访者表示至少每周网购一次。该比例最低的是法国,只有13%受访者称每周至少上网购物一次。

第二层意义在于,基于移动端的电子商务,将会弥补中国电子商务业的短板,也就是因为数字鸿沟而导致的覆盖缺失。这部分人群大概有两亿多,他们没有条件通过PC上网,但基本上都有手机,当然不是智能手机,而是功能手机,上wap网页。他们其实是中国移动电商的早期群体的主要构成者,一度占了7成左右,他们主要来自农村,或者在一线城市、长三角、珠三角打工的农村打工的年轻人,也就是所谓三低人群(低收入、低年龄、低学历),三低人群成为移动电商生力军,完全是生活和需求给逼的。上海2012手机淘宝用户年均消费金额达到了1630元,已经不低了,但浙江小城舟山地区的更高,年消费金额达到1721元。类似的情况层出不穷,贵阳、温州地区手机网购用户的购买力也高于北京;西城拉萨以及林芝地区还出人意料地挤进了购买力前十榜单。

强大的需求使这个群体跳过传统电商,直接进入移动电商时代,最初只是爱购、掌购、移淘等并不为多数公众所知的几家新兴移动电商企业聚焦在这片蓝海,但随着智能手机的低端化,面对这部分用户的竞争早晚也会变为红海。因为这个人群的耳根子特别软,更容易受商家忽悠,其特点是:爱面子,喜欢时尚,收入不高,月平均在2000~3000元,购买力有限。他们喜欢有品牌的商品,要求其低于市场价,但商品要漂亮,比如手机要大屏的、外观好看的,而价钱在1000元以下。他们不太相信广告和媒体宣传,更信任自己周边人的评价和推荐,如果身边的人都用某种商品,则示范效应非常强,大家都会趋之若鹜......就像早期这个群体是史玉柱式网游的最佳客户一样,这个群体也将是电商企业之最爱。

这大概就是电子商务业的中国特色。但你不能不承认,由技术导致的数字鸿沟,最终还是要靠技术来弥补,这也算一个完美的轮回吧。

话题:



0

推荐

信海光

信海光

503篇文章 5年前更新

专栏作者,媒体评论员,社论撰稿人,一个深爱中国的媒体人,时事、财经,专栏及作品见《新京报》、《21世纪经济报道》、《经观》、《晶报》、英国金融时报FT中文网、美国时代周刊网、《globaltimes》等......联系、稿件等事请电子邮件:gooooo@gmail.com(常用邮箱)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