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据《潇湘晨报》报道,位于长沙市芙蓉南路的这条斑马线,西头是一个居民小区,东头连着中南大学铁道校区,这条没有红绿灯的斑马线维系着两边居民的频繁往来,也是400米范围内最便捷的过街设施。这条本应是保护居民的“生命线”,却因频频发生的车祸,成了居民害怕经过的“死亡线”。斑马线北面,从立交桥上飞速而来的车辆,一不小心便成夺命的“杀手”。对于斑马线,居民除了依赖,还有头疼。就在5月26日晚上,斑马线上再次发生一起行人被撞飞的惨剧。交警部门数据显示,4月15日以来,这条斑马线上,已发生3起车辆与行人相撞事故,导致1人死亡,两人受伤。

 

斑马线为何会成为死亡线?这是一则市井新闻,但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却很有普遍性,极易引起共鸣。因为就在我们周围,有很多这样的斑马线,每天都在上演着一幕幕“人车矛盾”。

 

斑马线成为死亡线的原因很简单:人车抢路,避让不及。在有红绿灯的斑马线,是司机在抱怨行人们的“中国式过马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但在没有红绿灯的斑马线,则是行人在抱怨司机的“中国式过斑马线”,径直走就可以了,和斑马线无关。设置斑马线的初衷,是保障行人过马路时的交通安全。《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机动车行经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时,遇行人横过道路,应当避让。”但在城市中,只要没有红绿灯,机动车与行人必然抢道,基本上从无避让。

 

有经验的行人总结:没有红绿灯的斑马线比没有斑马线还危险,因为行人不让路,车辆要抢路。

可司机抢过斑马线也有他的道理,他们会指责行人过马路行动过于缓慢,如果停车避让的话可能永远过不了马路。

 

从技术角度讲,治理“中国式过斑马线”有一些办法,比如架设过街天桥,为没有红绿灯的斑马线加设红绿灯等,但这又都有其弊病。如路段设置红绿灯是有标准的,一是要看车流量,二是要看人流量,每小时要高达500人次,此外还要参照死亡事故等。如果盲目设置红绿灯,只会增加行人和车辆的时间成本,造成道路拥堵,继而导致行人车辆根本无视红绿灯的存在。

 

架设过街天桥的办法看起来不错,但需要很大成本不说,架了天桥就必须在道路中间加设隔离栏,否则仍会有行人横穿马路,这样事故反而会更多。另外,架天桥实质是把规避义务以爬上爬下的形式推给了行人,在马路上,到底应该是“以人为本”还是“以车为本”呢?

 

看来,最后最管用的或许还是警方治理“中国式过马路”的老办法:罚款扣分。但这又有问题,行人是流动的,若不规避行人就判违章,如何执行呢?没有红绿灯界定,摄像头拍照显然不行,人工的话,警力够用么?

 

治理起来如此麻烦,小小的“中国式斑马线”可谓复杂中国的具体而微。事实上,无论是“中国式过马路”还是“中国式过斑马线”,技术与法律都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问题出现的根源在于人心,而最好的办法也是交通参与者文明素质的提高。如果大家都谦让一步,整个社会的福利与效率都会得到增加,如果继续争抢,只能陷入全都被堵住的囚徒困境之中。

 

过马路变成全社会人心的大PK。“中国式过斑马线”只是中国正日益溃败的世情人心的一个小小表现,谦让或者帮助别人就等于给自己制造麻烦,类似这样的思维深植世人心底,常让外国人看了也惊奇,又比如中国人坐电梯,每个在电梯里面的人都会迫不及待的按关门键--即便电梯里只有一个人;如果电梯上人多,层层停,整个电梯里的人都会出不耐烦的啧啧声,同时离控制面板最近的人会在下电梯的人脚还没完全离开的时候就快速多次的按关门键,仿佛全世界最忙的人都在这部电梯里......可人们真的那么在乎这几秒钟时间吗?还是只是自私心下意识的流露?

 


 

话题:



0

推荐

信海光

信海光

503篇文章 5年前更新

专栏作者,媒体评论员,社论撰稿人,一个深爱中国的媒体人,时事、财经,专栏及作品见《新京报》、《21世纪经济报道》、《经观》、《晶报》、英国金融时报FT中文网、美国时代周刊网、《globaltimes》等......联系、稿件等事请电子邮件:gooooo@gmail.com(常用邮箱)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