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这次发生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的地震,震级比汶川地震要小,周边的灾难救援环境要好,但即便排除这些因素,来自救援与社会应急反应方面的进步也是显而易见的。而这些进步,不但是自2008年汶川地震以来经验的积累,也是社会整体进步的全面体现。

政府的应急反应在进步。汶川地震发生时,没有马上启用航空遥感技术和其它的信息收集技术来收集关于灾情的意识,但在芦山地震,灾害8点02分发生,9点18分直升机既已出发。在汶川地震,虽然部队被迅速派到现场,但却严重缺乏重型救援设备,很多时候靠双手来挖废墟,但这次地震,重型救援设备第一时间就被派往灾区,医疗救护单位也立刻组建、集合、待命。同时,四川省交通部门还迅速下令,救援外所有车辆禁入灾区,以保留生命通道的畅通......政府的应急反应速度更快,能力更高,组织更专业。

社会的自组织能力也远胜当年。汶川地震中,人们沉浸在悲伤、热血与激情中,人人都想为汶川献一份心力,但却常会举止失措,一些志愿者盲目的奔赴灾区,反而造成交通拥塞,并成为当地累赘。但在芦山地震后,在互联网上却传播着这样的劝告:尽量不要往灾区拨打电话,把信道资源留给救援,非专业志愿人员不要赶往灾区!人们变得更理智、冷静,更有秩序。

普通公民在进步,各民间组织单位也在进步,在纷纷捐款之外,行动迅速的企业还根据各自的资源特色出人、出料,比如,三一集团在三个小时之内就派出救援分队,民间慈善组织“壹基金”在一个小时之内就展开募捐动员。

进步的还有媒体,尤其是在汶川地震后新兴的社交媒体。中国地震台网的微博在地震仅一分钟后就发布了消息,成都晚报的官方微博在地震四分钟后博报了第一条新闻,六分钟后,某芦山县的微博用户发出了第一条现场实录......信息的迅速传播极大的推动了全社会对灾区的关注与人心的凝聚。

临近的地点,几乎相近的时间,芦山地震是一场灾难,同时也是对汶川地震后中国抗震救灾能力提升的一次检验,事实证明,汶川的痛,没有白挨。从政府应急到民间救援,从民心到人心,全部经受住考验,到处是看得见的进步。

多难未必能兴邦,但在中国,我们确实看到,随着一次次灾难的发生,一个更理性成熟的现代社会正在逐渐完善、成型,灾难加强了政府的组织与反应能力,同时也培育了公民意识、公民之间的互助能力,灾难唤醒了爱与人性,使人们更尊重和珍惜个体生命,变得更从容和坚强。

汶川的痛,推动了今日芦山震后的救援,从这一点说,芦山要感谢汶川。但即便没有汶川地震,从2008到2013,我们的社会也在进步,我们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但谁都知道,自然灾害永远无法根除,没有汶川地震,南方冰雪灾害、玉树地震、彝良地震这些其他灾难也会教育我们,这不是一个健忘的民族,历史证明,这从来就是一个善于在灾难中成长,在灾难中成就的民族。

芦山,也一定要坚强!

刊为昨日法制晚报社评,有改动。

话题:



0

推荐

信海光

信海光

503篇文章 5年前更新

专栏作者,媒体评论员,社论撰稿人,一个深爱中国的媒体人,时事、财经,专栏及作品见《新京报》、《21世纪经济报道》、《经观》、《晶报》、英国金融时报FT中文网、美国时代周刊网、《globaltimes》等......联系、稿件等事请电子邮件:gooooo@gmail.com(常用邮箱)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