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大事件与传播变革

by信海光微天下(微信搜好友)

波士顿爆炸案是社交媒体兴起后,发生在西方发达社会最重大的恐怖袭击事件,其特点是海量的现场目击图片与视频的即时传播。想想911事件时,当时媒体花费了巨大精力从民间收集目击影像,直到许久后才陆续播出。但在此次事件中,几乎与爆炸案的同时,相关图片与现场描述就通过twitter等社交媒体传上网络。

这些角度无所不在的照片甚至有可能成为警方追查凶手的线索与证据,比如,一位目击爆炸发生的大学生现场拍摄的一张照片就在twitter上被认为很可能无意中摄入了犯罪嫌疑人:画面中,一个人影正在爆炸现场附近的屋顶上行走,看起来很像恐怖分子在实施爆炸后正观察“成果”。

波士顿爆炸案是否能够成为社交媒体发展史上的里程碑?这尚需观察,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传统的传播学正在被改写,这不单是因为社交媒体的诞生与兴盛,也依赖于科技与硬件上的革命性进步,二者相辅相成。在911时期,记录下珍贵现场画面的是少数摄像机持有者,他们大多数只能通过PC上网。但十二年后,带摄像头的手机和平板电脑等便携设备几乎人手一部,无线网波无处不在,可供人们随时把影像传送到全世界。

大事件一定会被记入历史,但同时也常常因为卷入的媒体众多而成为传播方式变迁的记录载体。50年前,一副著名新闻图片是这样的:肯尼迪总统遇刺后,在火车上,所有的乘客都在震惊中读报,几乎占据整版的标题都在讲述一件事情......这记录的是肯尼迪遇刺后美国民众的瞬间,但同时也记录着一个报纸的时代;在自媒体时代,除了波士顿爆炸事件,也同样有大事件画面值得被记载--它已经在互联网上广为传播,2005年,教皇本尼迪克十六世上任,当时媒体在人群背后拍摄了一张照片,2013年,新教皇弗朗西斯一世就任,媒体又拍了一张照片,一样的角度、一样的地点,甚至人群也几乎一样,但却多了满大殿闪烁的荧光--所有人都在拿着手机拍照。

大事件与传播变革

社交媒体正在成为主流,成为人们在大事件发生时下意识的第一选择。

传播方式正在被改变、传播学正在被改变。这一改变是既知的,在平时,这一改变是渐进的,只有在大事件到来的时候,“传统媒体”才像被抛进开水的青蛙忽然明白,在突发事件中,面对新媒体它们几无还手之力。比如,为了应付传播的“第一时间”,日报们只能用他们在twitter上的账号或者苹果手机上的APP进行新闻推送。

原来的信息垄断者附骥于社交新媒体,这听起来有些尴尬,但却是正确的,也是必须的。因为胜利的不是某个社交媒体,而是硬件与技术,严格说:是工具的胜利。就像报纸不可能刻在竹简上发行一样,要在未来的信息时代生存,就不能耻于“附骥”。其实很多老媒体已经在这么做了,比如投入大精力运营它们的官方微博账号、微信公众号、手机新闻客户端等。

在这次爆炸事件中,身处现场的王石第一时间通过微博传来了快讯,“波士顿发生爆炸了!”,这充分体现了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记者这一说法。而随后,央视也迅速连线“记者王石”,向观众直播现场讯息。王石后来对记者的称呼颇有微词,但如果换一个角度看,这岂不正意味着国家电视台向自媒体的致敬与正名!
 

在新的传播时代,所谓读者和观众都将消失,他们正在变成统一的“网民”,而传统媒体们也需要重新确定自己的位置。社交媒体并非无懈可击,它容易滋生谣言,更具有煽动性,片面的夸大性,总之,就是不够客观和冷静,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价值也在降低,“Twitter在灾难发生后的头五分钟效果最好,但12小时后效果最差。”

(科技、阅读、生活--微信最值得收藏的公众号之一。收阅本微刊方法,点击右上角按钮,点查看公众号关注微天下分享本文。或微信“添加朋友”-“查找微信公众账号”-搜索gongzhonghao001或微天下添加

话题:



0

推荐

信海光

信海光

503篇文章 5年前更新

专栏作者,媒体评论员,社论撰稿人,一个深爱中国的媒体人,时事、财经,专栏及作品见《新京报》、《21世纪经济报道》、《经观》、《晶报》、英国金融时报FT中文网、美国时代周刊网、《globaltimes》等......联系、稿件等事请电子邮件:gooooo@gmail.com(常用邮箱)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