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互联网时代,文化内容的传播速度与范围比以前不知道增加了多少倍。但互联网圈出来的地,并不是一定理所当然的要由“原创”来继承。

 

高晓松们想从网络音乐里分钱,其实我也想,因为逻辑是一样的。我写的文章,只收了首发媒体开的稿费,但网上,被转发几十条、上百条的比比皆是,按传统道理,这些都该给钱啊。但为什么媒体界很少有人去追这个钱。因为第一,他们知道追不到,因为这几乎要撼动整个互联网新秩序,而大家几乎又是与互联网共生的;第二,他们知道,如果不是因为有互联网和免费这两个前提,这些转发本来就不会有。第三,他们还知道,在网络时代,免费往往比收费能收获更多......比如大家现在看到的这期微刊......

 

音乐界也是同样的问题,它能从互联网利益圈里把自己择干净吗?难!

 

 

高晓松公开对外宣称,从今年7月1日起,整个音乐行业的格局和体系将会改变,中国音乐产业将进入全面正版化时代,网络音乐将开始收费。目前,各大唱片公司、网络平台以及政府都在做最后工作。

消息一出,引发网民高度关注,随即有业内人士曝出“收费详情”,“一个月用户付7块钱可以授权下载7首歌曲,音乐品质达到128kbps”。而高晓松则立即出来澄清,表示未来的收费不会这么贵,价格要低廉很多。

不管是1块钱1首,还是1毛钱1首,看来音乐界在近期要联手就网络音乐向网民收钱,此事应不是空穴来风。这是高晓松等音乐界人士长期争取的结果,也是他们的合理要求。长期以来的现实是,中国网民确实在网络上享受着免费的午餐,作为音乐的生产者,高晓松们并没有分享到应有的权益。

我支持高晓松等音乐人为争取权益而对现实进行的抗争,但又以为,如果把注意力放在就一首歌收取一块钱或者一毛钱这样传统的“提成”方式上,其成功的可能性将微乎其微。有诸多历史和现实问题,横亘其前。

简而言之,就网络音乐收费来说,有三道大山需要移除。其一是民意的大山,在网上免费收听或者下载音乐,已经是中国网民多年以来的习惯,不管这种习惯是否合理,但总归是一种客观现实,如骤然改变这种现实,不管价格如何制定,遭多数网民联合杯葛几乎是一种必然,相关网络音乐平台能否扛得住是个疑问;

其二,是技术的大山。现代互联网的发展,既是一部创新历史,也是一部技术与管制相互缠斗的历史,收费下载要大行其道,就必须遏制免费音乐的传播,但至少从目前看,技术上还很难解决这个问题。以美国为例,除了苹果的的iTunes音乐商店通过软硬件技术的封闭获得成功之外,其它互联网音乐服务提供商基本都在亏损;

其三,法律的大山,如果技术无法保证正版音乐的传播,则法律将成为唯一依靠。但事实是,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对盗版的高容忍度使相关法律几成空文,哪怕在版权意识较强的美国,也有“70%的孩子都是罪犯”(因为他们都违反了现有版权法),这个数字在中国一定更高。而且,关键的、制订于网络时代之前的《著作权法》,由于多方、多重博弈,众口难调,增删三次至今仍不能出台,更难为维权奥援。

因此,要真正实现网络音乐的全面正版化,还须放弃“征税式”思维,另辟蹊径,寻创新之路。

比如,电视业的盈利模式就可借鉴。观众收看电视是免费的,但电视剧制作者却可以通过把节目出售给电视台获得回报。同样,音乐界可以联手向各个互联网巨头,向中移动,向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等火爆音乐节目索取回报。像腾讯这样的互联网巨头,2012年营收达438.94亿元,他们完全有实力为QQ音乐等产品支付足够的费用。

或许,以创新的心态应对音乐数字化所带来的变革更为重要。在高晓松等音乐人衡量自己的劳动是否获得足够回报时,可加入另外一个问题:我的生活是因为互联网变得更好了,还是更坏了?事实上,尽管传统的唱片销售收入减少,但因为“免费”这一最佳市场推广商的助力,音乐的听众成千上万倍的增多了,歌手的知名度扩大了,产业链增长了,音乐业的蛋糕被做大了。如高晓松,他开演唱会的收入确实减少了,但拍广告、做节目主持的收入或许反而更多了。失之东隅而收之桑榆。


从这个角度讲,高晓松们要从网络音乐中获取更多收入,与其向网民抽成,不如重新规范产业上下游各环节的利益分配,先拿回应该属于自己的那块蛋糕;与其顶着三座大山收费,不如先试试是否能从更符合互联网精神的“免费”模式中找钱。

(原创、科技、阅读、生活--微信最值得收藏的公众号之一。收阅本微刊方法,点击右上角按钮,点查看公众号关注微天下分享本文。或微信“添加朋友”-“查找微信公众账号”-搜索gongzhonghao001或微天下添加)

话题:



0

推荐

信海光

信海光

503篇文章 5年前更新

专栏作者,媒体评论员,社论撰稿人,一个深爱中国的媒体人,时事、财经,专栏及作品见《新京报》、《21世纪经济报道》、《经观》、《晶报》、英国金融时报FT中文网、美国时代周刊网、《globaltimes》等......联系、稿件等事请电子邮件:gooooo@gmail.com(常用邮箱)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