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近日,亚马逊中国官网悄然上线Kindle商店,提供免费的多平台Kindle阅读软件及多达2万部Kindle电子书。其中还包括上千本免费书籍。

在网上,拥有Kindle的中国阅读者们为此奔走相告,他们互相提醒去下载收藏亚马逊提供的免费电子书,并纷纷预测:既然Kindle商店都已经来了,那么Kindle入华还会远吗?有消息称,Kindle很可能最早于本月上市,国家无线电检测中心网站的信息显示,5款Kindle设备已经获得入网许可。

Kindle是亚马逊公司在2007年11月推出的一款具有颠覆性的电子阅读产品,它轻便,通过使用电子墨水技术能获得与纸质书类似的阅读效果。通过WIFI或3G网络,读者还可以即时购买下载亚马逊网上书店提供的价格低廉的电子书。Kindle一推出既风靡全球,却一直未能获准进入中国市场。但在中国大陆至少仍有百万级的爱好者通过海淘等各种途径拥有这款产品。当然,他们对kindle的使用也很“中国”,破解,然后导入无版权书籍阅读、

对于读者来说,Kindle进入中国当然是件好事,但更大的意义还是在于两个市场:电子书市场和出版市场。

亚马逊虽然首创了Kindle,但却没能进入中国,借着这个空档,模仿力极强的国内企业迅速推出山寨版占领市场。最典型者是汉王科技,它甚至凭借电子书概念在中小板上市,其它方正、盛大等也陆续跟进。但天有不测风云,2010年IPAD横空出世,平板电脑开始风行,国内电子书厂商一击即溃,随后汉王巨亏,站在ST边缘。

在国外Kindle并没有因为ipad而无法立足,为什么国内的山寨们却会扛不住?这是因为在美国,Kindle不仅仅是阅读器,它还代表着一种数字图书销售模式,亚马逊不只卖Kindle,它还卖书挣钱,它控制的销售渠道对消费者常常比阅读器更有吸引力。而在中国,汉王们则只是一条腿走路。

如果Kindle进入后能够在中国建立起完善的数字图书销售模式,则很可能会替电子阅读器拿回应得的市场份额。

Kindle模式已经颠覆了美国出版业,对于中国出版业来说当然也是一头恶狼。但Kindle的前景却也并不能说就一帆风顺。因为中国的出版市场与美国有很大不同,比如出版业“山头”太多、出版审查制度复杂、数字版权混乱等,而且,目前活的还算滋润的一些国内出版巨头也很可能会联合抵制kindle商店,毕竟,价格低廉的电子书严重削低了出版商的利润。

但事实上,这些都不是主要的障碍,因为随着移动互联和智能终端的普及,电子阅读已是大势所趋,传统出版商再怎么为数字图书设置障碍也终归是螳臂当车。kindle在中国最大的问题应该是盗版以及破解对产业链的威胁,简单说就是中国读者对盗版的偏好。

制定一个正确的价格策略将至关重要。事实上,kindle在美国的成功也是基于正确的价格策略。美国图书发行的惯例是,先发精装书,大概25美金上下;一年后发平装书,大概10美金左右。这就给kindle电子书提供了很好的生存空间,均价13美金,与精装书同步发行。

在中国,如正版电子书价格足够便宜,获得又足够简捷,则盗版书的吸引力将大大降低--何况很多新书短期内也来不及盗版。而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市场总量巨大,出版商最后可通过销量来弥补降价所造成的缺口。但至今为止,还没有哪个出版商敢于降价。调查可知,读者希望以纸质书的二折、三折购买,但现在一般的定价则都是四折、五折以上,高昂的价格使盗版趁虚而入。

以起点模式为代表的网络出版所谓“微支付”模式其实也有这个问题,在起点上看书,阅读每千字须付费三分钱,看起来“微小”,但网络小说动辄几百万字,上千万字的也有,算下来一本书付费看完过百的消费很平常,而其中注水内容又远比实体书为多,最终多数读者还是会选择盗版。

这就是中国电子阅读的现实土壤,而面对这一土壤,狡猾的贝索斯能否为kindle找到在本地扎根的生存模式呢?

 

 

 

 

 

 

 

 

 

 

 

 

话题:



0

推荐

信海光

信海光

503篇文章 5年前更新

专栏作者,媒体评论员,社论撰稿人,一个深爱中国的媒体人,时事、财经,专栏及作品见《新京报》、《21世纪经济报道》、《经观》、《晶报》、英国金融时报FT中文网、美国时代周刊网、《globaltimes》等......联系、稿件等事请电子邮件:gooooo@gmail.com(常用邮箱)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