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是时候让旅游经济与国民休假松绑了

 

在往年,政府和民意的目标原本是一致的,市民休假就是为了旅游,而政府安排休假则是为了安排旅游,因此以前虽然也“挪假”,而来自民意的反对却不大。但随着国民休假意识的进步与提高,人们对在黄金周一窝蜂出去旅游不再那么热衷,进而对挪假、连续上班、周六日调休变得敏感,而政府的假期安排却还运行在原来的逻辑上。双方步调一乱,则对“民意”事实上的背离就难免出现了。

 

 

国务院公布2013年放假安排,结果导致舆论一片嘘声,议论纷纷。在放假安排中,2013年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国庆节7个节假日共放假29天,由于紧接着假日的7个周日都要上班,有网友戏称为“挪假”。最被“吐槽”的是,元旦休假日为1月1日至3日,而非之前网上传的“12月30日、31日和1月1日”。这让早早在这几天已经做好假期安排的人感觉“很受伤”,直呼“坑爹”。

放假安排起争议,核心是因为政府的设计出乎公众预料,以至产生种种措手不及,这包括事实上的--比如前面提到的元旦假期,可能不少人已经按“原计划”订好了票或婚宴;也包括心理上的,比如在“挪假”后,很多人接受不了连续上八天的班。

尽管在放假一事上,老百姓没有号准政府的脉,但他们不应为此承担责任,反而政府应从中吸取教训。国民休假事关民生与福利,本来应是政府去主动号准老百姓的脉,给政府加分的事情,现在,假期还是那些假期,一天不增,一天不减,仅仅因为安排问题就惹来一片埋怨,实在是得不偿失。

谁说朝三暮四、暮四朝三的区别不重要?其中也隐含了施政方略与对民意的把握啊。

有关部门并未解释为什么这么安排放假,但通过大尺度的“挪假”可以看出,2013年的放假安排因循的还是自有黄金周以来就有的一个“潜规则”:尽量在假期总数不增加的前提下,使国民的连续休假时间增长,以刺激群众出门旅游。

如果搞明白这点一切就迎刃而解。这次引来无数抱怨的放假安排之出炉不是因为办事人员颟顸,也不是因为忽略了人性,亦不是因为无视了民意,大家的目标本来就不一样,市民所想就是单纯的休假,而政府的首要意图则是刺激经济,尤其是旅游业经济。

事实上,在往年,政府和民意的目标原本是一致的,市民休假就是为了旅游,而政府安排休假则是为了安排旅游,因此以前虽然也“挪假”,而来自民意的反对却不大。但随着国民休假意识的进步与提高,人们对在黄金周一窝蜂出去旅游不再那么热衷,进而对挪假、连续上班、周六日调休变得敏感,而政府的假期安排却还运行在原来的逻辑上。双方步调一乱,则对“民意”事实上的背离就难免出现了。

这次公众对放假安排的“吐槽”,在本质上可说是近年来黄金周存废之争的延续,在厌倦黄金周旅游的拥挤之后,人们开始更关注休假的质量,休假与旅游两个概念开始脱轨,在很多人心里,“假期”正在回归其本来含义,它可以是团聚、可以是睡懒觉、可以是无拘无束的逛街、可以是宅在家里看几天大片,而不再一定是远赴千里、万里之外跋山涉水。

政府在安排假期的时候,如果无视公众对假期需求的变化,还是一味沿着旧的逻辑行事,刻舟求剑的结果将不可避免。

是时候让旅游经济与国民休假松绑了。1999年黄金周出台,是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为了刺激消费,拉动国内经济,促进国内旅游而做出的举措。

 

 

 

 

 

 

 
话题:



0

推荐

信海光

信海光

503篇文章 5年前更新

专栏作者,媒体评论员,社论撰稿人,一个深爱中国的媒体人,时事、财经,专栏及作品见《新京报》、《21世纪经济报道》、《经观》、《晶报》、英国金融时报FT中文网、美国时代周刊网、《globaltimes》等......联系、稿件等事请电子邮件:gooooo@gmail.com(常用邮箱)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