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现代文明社会应拒绝“锤砸”思维,诉诸暴力是表达立场的最后手段,能不就不用。前几天网上流传着一条微博图片,一位姑娘手持国旗在掩面哭泣,因为在参加对某邻国的群体意见表达后,她却发现自己的日产车被砸了......行动者显然是她的同路,难道开砸之前没想到过:万一......万一砸错了呢?


 文明社会当拒绝鈥湸冈意澦嘉

 

由著名表演艺术家王刚主持的一档《天下收藏》节目,为提高藏品真假鉴定力,雇请有三名专家,主持人拥有一把象征着专业与权力的金锤,
一旦经在场专家鉴定藏品为假,在双方签署完毕协议后,他会挥起紫金锤将“赝品”砸碎。

但是,最近王刚的“锤砸”忽然起了争议。中国收藏家协会玉器委员会主任姚政近日称,该节目“所砸掉的‘赝品’不少是真品,并且不乏珍品。”中国管理科学研究学术委员会文物鉴定专业委员会主任宁玉新的观展结论是,“这里的‘赝品’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真品,而且三成都是珍品。我敢为我的言论负法律责任。”

对这种质疑,节目组表示,砸错的可能性连0.1%的几率都没有。而北京市文物局也委托北京市文物鉴定委员会的4位专家,对展出的40件被砸赝品进行了鉴定,专家一致认为这些确为现代仿品。

经过一来一往的交锋,王刚及节目组重又站在有利的一方,额外的收获则是,原来不愠不火的《天下收藏》经过这一番舆论聚焦,变得天下皆知。

《天下收藏》节目我看过,王刚锤砸赝品也已不止三五年,为什么偏偏今年忽然冒出个高调质疑,而且还说出“所砸赝品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真品”这种明显不靠谱、不合常识的话?如果再结合最后的“完美结果”,就很难不让人怀疑,这是一场双方蓄谋的炒作。

这场“锤砸”事件到底是不是炒作,大概只有参与双方心知肚明,但姚政提出质疑的角度却颇有启发性,尽管王刚砸的赝品绝不可能有高达90%的真品--除非节目组疯了,但是,万一其中哪怕有1%的真品,是否就值得容忍王刚的“锤砸”?

文物资源不可再生,而文物鉴定历来就高深莫测,充满争议,再牛的专家都有过“走眼”的经历,王刚及其背后的团队实力有可能极强,但总归是一档电视节目,这么一期、一期,一锤、一锤砸下去,只要节目组不是故意找赝品鉴定来欺骗观众,就无法绝对杜绝砸错的可能,而一旦误砸了真品,就是永远不可挽回的损失。

一边是作为电视节目噱头的“锤砸”,一边是文物被永远毁灭的可能,孰轻孰重,真得好好掂量。如果让我发表意见,我强烈建议《天下收藏》取消此一桥段,难道不锤砸,节目就火不起来?

退一步说,即便被王刚砸烂的确实是赝品,但既然能被送上电视,请专家鉴定,多半也是赝品中的精品,有其自身的价值,这样的现代工艺品是否一定要砸掉呢?对此,王刚的解释是一句经典的台词:去伪存真。

器物不会说话,主导以假充真的是人,而不是物。并且,以打砸毁灭来实现对“去伪存真”的践行,更丝毫不值得鼓励,其本质实际上是通过极端的行动彰显思想立场,这跟历朝历代以及文革中的焚书灭典行为很是相似:因为我是对的,所以错的必须被粉碎。

但这世界上何尝有绝对的对错?万一砸错了呢?哪怕为了0.1%的误杀率,也应该留有余地,哪怕对方真的是站在错误的对立面,也应当慎用不可挽回的手段,文明社会中,适当的宽容比一味锤砸更值得推崇。宁可误杀一千,不能放过一个时代早已逝去,现在即便对罪恶的杀人凶手,法律的原则也是少杀慎杀,即便对劫持人质的罪犯,也应是在各种手段都已无效的情况下,才予以击毙。

现代社会应拒绝“锤砸”思维,诉诸暴力是表达立场的最后手段,能不用就不用。前几天网上流传着一条微博图片,一位姑娘手持国旗在掩面哭泣,因为在参加对某邻国的群体意见表达后,她却发现自己的日产车被砸了......行动者显然是她的同路,难道开砸之前没想到过:万一砸错了呢?

话题:



0

推荐

信海光

信海光

503篇文章 5年前更新

专栏作者,媒体评论员,社论撰稿人,一个深爱中国的媒体人,时事、财经,专栏及作品见《新京报》、《21世纪经济报道》、《经观》、《晶报》、英国金融时报FT中文网、美国时代周刊网、《globaltimes》等......联系、稿件等事请电子邮件:gooooo@gmail.com(常用邮箱)

文章